编者荐语
近日,《香港经济日报》(Hong Kong Economic Times)独家采访了极目生物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胡海迪博士,从胡博士的港人身份出发,剖析了香港生物科技领域人才的成长之路。原文发表于《香港经济日报》2022年4月4日线下刊及线上网站。
近年政府提倡中国香港发展创科,而生物科技更是重点之一。不少评论以为,中国香港缺乏生物科技人才,但在港出生兼完成博士学位后加入跨国药厂工作,再成为极目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胡海迪,演绎中国香港的生物科技专才将科研商业化,希望照顾人类眼睛的幸福。
极目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海迪表示,若未来上市,也会选在中国香港,希望成为中国香港上市的“土炮生科”公司。(受访者提供图片)
中国香港各间大学,一直有培养科研人才,但毕业生未必一定投入科研或教育工作。胡海迪(Eddy)坦言,性格较爱与人沟通,博士学位毕业后决定不加入学术界,选择加入瑞士诺华制药。由中国香港开始,再调往中国台湾及瑞士工作,负责临床开发及医学部,有机会接触亚太、中东、非洲等逾90个国家及地区的市场。“好幸运可以眼界大开,有机会接触新兴市场的健康经济学。”从中,他更了解药物的社会价值。“当中有涉及眼科药物,原来一个地方减低致盲率后,对其经济影响不低于治疗癌症,病人的体验就更直接。”
需解决痛点 具市场化策略
对新兴市场愈了解,愈感受到其吸引力,2015年,Eddy回到上海工作,对内地的医疗市场及法规有更深入认识,没有忘记对解决眼疾的想法。2019年与友人及前同事创立极目生物(Arctic Vision),希望通过在中国、亚洲乃至全球提供创新疗法,解决眼科疾病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。
科班出身兼有多年市场发展经验的Eddy,深明发展生物科技除了能解决市场痛点、有社会价值外,更要有市场化的策略,不能“为科研而科研”。该公司既投资发展突破性前沿科技,如与日本公司开发角膜内皮细胞研究,希望解决亚洲角膜捐赠不足,以及缺乏角膜移植医疗人才的挑战。同时,亦发展消费者导向的创新技术,如研究治疗老花及近视的微量给药产品,亦赞助香港大学医学眼科系,合作进行一系列有关青光眼的眼科神经研究。“两方面都涉及高科技,但后者更直接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有关,令消费者认识品牌,对品牌更有信心,反过来有利发突破性科技。”
医药融合智能装置 建新生态
Eddy相信,未来医药及治疗可与智能装置融合,建立一个新的生态模式。如家长可透过穿戴装置或手机,得悉子女有否滴眼药水;企业及相关机构又可向用户推送合适的健康及医疗知识。
一间生物科技公司,既要有研发能力,更要知研发方向。极目生物的愿景是解决眼科疾病领域,但眼科疾病领域也涉及不同范畴,究竟应先做哪方面的研究?
Eddy就以“光谱性思维”去找出重点:“无论做什么,也要有边界,如彩虹只有7色一样,若发现7色中缺少了绿色,就想法补回。” 突破性前沿科技、消费者导向的创新技术就是两道边界。Eddy以两个方法解决边界内的不足,一为引进先进技术,又或跟已掌握技术的伙伴合作,如跟美国Olympic Ophthalmics合作,将其用于治疗干眼的商业化阶段产品iTEAR®100引入大中华区、韩国及东盟国家;二为跟大学合作研发。
由几人公司开始,Eddy形容公司最近平均每月迎来约10位新同事,发展快速亦带来一定挑战。“如何让每位员工都明白公司成立时的文化及理念,变得并不容易。另一挑战,是如何让市场明白我们为何重视眼疾,以及其背后的社会价值,需时教育市场。”
集资两极化 多点运作成趋势
疫情大流行逾两年,全球对生物科技也更为重视,极目生物(Arctic Vision)的创立,可说是“选对了时辰”。有评论指疫情影响全球经济,对需要集资的初创有一定影响,但生物科技公司所受的影响较小。
如极目生物于2020年在南丰集团的牵头支持下,启动了种子轮的基金融资,至今融资额已超过10亿港元,其他已参与融资支持基金有腾讯、新世界郑志刚家族K11、陈启宗家族晨兴基金等。
生科公司疫下集资 影响较细
但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胡海迪表示,市场对生物初创的投资兴趣颇为两极,若同类领域的初创过多,又或初创的目标、技术不够突出,较难吸引创投资金。
同时,初创也要适应新常态下的变化,如该公司就采用“多点运作模式”。定位为香港公司,但临床研究人员主要在上海,有同事在北京,美东亦有负责业务发展的同事。胡海迪相信,疫情下企业实行多点运作已是新趋势,同事可透过网络在虚拟世界沟通。
港应把握优势 3招打造生态圈
港府盼中国香港在生物科技上,有更好的发展。极目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胡海迪表示,中国香港在生物科技业来说,已有其重要角色。他以自家公司的发展为例,大部分的投资都来自中国香港财团。“中国香港在金融及法规方面的角色很重要,但暂时未有方法在中国香港建立整条生态链。”
他举例,过去不断见到中国香港各大学的科研成果,但发出新闻稿后,就再没有“然后”,很多研发未能市场化。又以人才为例,他指中国香港有生物科技人才,但作为初创不易吸引他们。
创连系平台 吸海外人才来港
他认为,中国香港应好好把握其在法规及金融上的优势,再打造更良好的生态圈,并可从三方面入手。
1. 政府宜创造一个希望给年轻人,加入生物科技行业,进行研发或商业转化。
2. 创立连系平台,让大学研究人员、企业家及业界人士沟通交流。
3. 政府牵头,吸引海外人才及企业来港发展。
另外,对于中国香港及澳门作为大湾区的一分子,他认为两地可作为试点,让内地居民接受仍未在内地注册的药物、未完成审批流程的疗程。
极目生物在加快发展的同时,努力保持创立时的文化及初心,更希望外界明白,眼睛健康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。(极目生物网站图片)
摘录自《香港经济日报》。